浏览器的事件循环,前端再熟悉不过了,每天都会接触的东西。但我以前一直都是死记硬背:事件任务队列分为macrotask和microtask,浏览器先从macrotask取出一个任务执行,再执行microtask内的所有任务,接着又去macrotask取出一个任务执行...,这样一直循环下去。但是对于下面的代码,我一直懵逼,setTimeout属于macrotask,按照上面的规则,setTimeout应该先被取出来执行啊,但是我却被执行结果打脸了。
<script>
setTimeout(() => {
console.log(1)
}, 0)
new Promise((resolve) => {
console.log(2)
resolve()
}).then(() => {
console.log(3)
})
// 我曾经的预期是:2 1 3
// 实际输出:2 3 1
</script>
经过再仔细看别人对任务队列的介绍,才知道,同步执行的js代码其实就算一个macrotask(准确说是每一个script标签内的代码都是一个macrotask),所以上面的规则中说的 先取出一个macrotask执行 是没有问题的。
网上很多文章都是像上面这样解释的,我也一直认为这是html对事件循环的规范,我们记着就是。直到最近看了李银城大佬的文章(见文末的参考链接),我才恍然大悟,之前看的文章都没有明确地从浏览器的多线程模型这个角度分析,所以让我们觉得浏览器的事件循环是基于上述的约定,但其实这是浏览器的多线程模型导致的结果。
macrotask本质上是浏览器多个线程之间通信的一个消息队列
在chrome里,每个页面都对应一个进程,该进程又有多个线程,比如js线程、渲染线程、io线程、网络线程、定时器线程等,这些线程之间的通信,是通过向对方的任务队列中添加一个任务(PostTask)来实现的。
浏览器的各种线程都是常驻线程,它们运行在一个for死循环里面,每个线程都有属于自己的若干任务队列,线程自己或者其它线程都可能通过PostTask向这些任务队列添加任务,这些线程会不断地从自己的任务队列中取出任务执行,或者是处于睡眠状态直到设定的时间或者是有人PostTask的时候把它们唤醒。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浏览器的各个线程都在不停地从自己的任务队列中取出任务,执行,再取出任务,再执行,这样无限循环下去。
以下面的代码为例:
<script>
console.log(1)
setTimeout(() => {
console.log(2)
}, 1000)
console.log(3)
</script>
可以看到,所谓的macrotask并不是浏览器定义了哪些任务是macrotask,浏览器各个线程只是忠实地循环自己的任务队列,不停地执行其中的任务而已。
比起macrotask是浏览器的多线程模型造成的“假象”,microtask是确实存在的一个队列,microtask是属于当前线程的,而不是其他线程PostTask过来的任务,只是延迟执行了而已(准确地说是放到了当前执行的同步代码之后执行),比如Promise.then、MutationObserver都属于这种情况。
以下面的代码为例:
<script>
new Promise((resolve) => {
resolve()
console.log(1)
setTimeout(() => {
console.log(2)
},0)
}).then(() => {
console.log(3)
})
// 输出:1 3 2
</script>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文章开头提到的规则:浏览器先从macrotask取出一个任务执行,再执行microtask内的所有任务,接着又去macrotask取出一个任务执行...,并没有说错,但这只是浏览器执行机制造成的现象,而不是说浏览器按照这样的规则去执行的代码。
这篇文章中的所有干货都来自李银成大佬的文章,我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做了简化描述,方便大家理解,也加深自己的印象。
最后,看了这篇文章,大家能够基于浏览器的运行机制,分析出下面代码的执行结果了吗(ps:不要用死记硬背的规则去分析哟)
console.log('start')
const interval = setInterval(() => {
console.log('setInterval')
}, 0)
setTimeout(() => {
console.log('setTimeout 1')
Promise.resolve()
.then(() => {
console.log('promise 3')
})
.then(() => {
console.log('promise 4')
})
.then(()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setTimeout 2')
Promise.resolve()
.then(() => {
console.log('promise 5')
})
.then(() => {
console.log('promise 6')
})
.then(() => {
clearInterval(interval)
})
}, 0)
})
}, 0)
Promise.resolve()
.then(() => {
console.log('promise 1')
})
.then(() => {
console.log('promise 2')
})
// 执行结果
/* start
promise 1
promise 2
setInterval
setTimeout 1
promise 3
promise 4
setInterval
setTimeout 2
promise 5
promise 6
*/
参考:从Chrome源码看事件循环
来源: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6955318
最近,在研究React的虚拟DOM如此之快的原因时,我意识到我们对javascript性能的了解甚少。所以我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帮助提高对Repaint和Reflow以及JavaScript性能的认识。
DOM:渲染引擎解析 HTML 文档,构建 DOM Tree,Computed Style:解析对应的 CSS 样式信息,生成 document.styleSheets,计算 DOM 样式,布局(reflow/layout):计算布局信息,生成布局树 LayoutTree
进入主话题之前,先罗列一下浏览器的主要构成:用户界面- 包括地址栏、后退/前进按钮、书签目录等,也就是你所看到的除了用来显示你所请求页面的主窗口之外的其他部分
Puppeteer是Chrome团队开源的Node库,其提供基于DevTools协议的高阶API让开发人员能够控制Headless Chrome、Chromium、Chrome等浏览器,通过Puppeteer能够将平时手动使用浏览器的操作通过代码的方式自动化执行
为保证‘高度安全性’,用户每次退出页面或浏览器都要清除登陆信息,每次进入系统都要重新登陆(每次登陆还要手机验证码等乱七八糟的验证信息,,,求用户的心里阴影面积),但是刷新页面不可以清除登陆信息。
IE 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还是浏览器吗?按照微软网络安全领域主要负责人 Chris Jackson 的说法,如今对于企业用户来说,IE 浏览器仅仅是一个“兼容性解决方案”,只面向上个世纪的“古董”网站,用户应该尽早升级到现代浏览器。
看到标题,大家就能想起这个需求在很多项目上都能用到。我们部署在Web服务器上的前端应用,既可以用PC浏览器访问,也可以用手机浏览器访问,再加上现在智能设备的推广,我们甚至能在车载系统、穿戴设备和电视平台上访问
fiddler会自动给浏览器设置一个代理127.0.0.1端口8888,并且记忆浏览器的代理设置,所有的请求先走fiddler代理,再走浏览器代理。解决方案:关闭SwitchyOmega代理,或者使用其代理中的系统代理选项。即可解决问题。
HTML5浏览器支持情况:现今浏览器的许多新功能都是从HTML5标准中发展而来的。目前常用的浏览器有IE、火狐、谷歌、Safari和Opera等等,通过对这些主流web浏览器的发展策略调查,发现它们都支持HTML5上采取了措施。
对于面试常问的从浏览器输入 URL 到页面渲染过程发生了什么?,我想大家都或多或少能说出一二。但是,其实这个问题很有深度,而你是否回答的有深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面试官对你的印象。
内容以共享、参考、研究为目的,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违规,请与小编联系!情况属实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