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点击一个链接后,屏幕中央出现一个旋转的加载图标,网页内容迟迟不显示。这种等待很影响体验。
最近,我尝试了一个简单到不可思议的方法。它只需要在网页里添加一小段html代码,就能让浏览器“猜”出用户下一步可能要访问哪个页面,并提前做好准备。
效果非常明显。之前那个转个不停的加载图标,几乎再也看不到了。页面的切换变得非常流畅,感觉就像网站会读心术一样。
实现这个效果的秘密,就是下面这6行代码:
<script type="speculationrules">
{
"prerender": [
{ "source": "document", "eagerness": "moderate" }
]
}
</script>
把这串代码放在你的网页里,浏览器就会在用户空闲时,默默加载他们最可能点击的下一页。当用户真的点击那个链接时,页面几乎是立刻打开的,几乎没有延迟。
这并非什么神奇的“偏方”,而是现代浏览器(如Chrome和Edge)自带的一项强大功能,它的名字叫 Speculation Rules api。
简单来说,它是一种你用代码“告诉”浏览器规则的方式。你不需要写复杂的预测逻辑,只需要定义一些规则,告诉浏览器:“我觉得用户可能会去这几个页面,你可以提前准备一下。”
浏览器提供了两种不同力度的准备方式,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准备晚餐:
Prefetch(预获取):这种方式比较“省力”。浏览器会提前把你指定页面的HTML主体文件下载下来,并存进缓存里。它不会执行页面里的JavaScript,也不会进行布局或加载图片。这就像你先去厨房把碗筷摆好,但还没开始做饭。它节省资源,也很安全。
Prerender(预渲染):这种方式非常“彻底”。浏览器会在一个完全隐藏的标签页里,把你指定的页面完整地加载一遍——包括执行所有JavaScript、获取数据、加载样式和图片等等。当用户点击链接时,浏览器直接把这个已经准备好的页面展示出来,实现瞬间切换。这就像你把整顿饭都做好,并用保温罩盖着,客人一到,立刻上菜。
我们前面用到的那6行代码,使用的就是效果更强的“预渲染”模式。
你可能会想,我可以用JavaScript在用户鼠标悬停在链接上时,就提前加载页面啊。为什么非要使用这个新的API呢?
原因在于,浏览器掌握的信息比你多得多。它能知道:
用户当前的网络速度是快是慢。
手机设备的电量是否充足。
用户是不是正在使用其他标签页,当前页面是否可见。
用户过去的行为习惯。
把这些决策权交给浏览器,它就能做出更聪明的判断。比如,当它发现用户手机电量很低或者网络很慢时,它可能会选择不进行预加载,以免消耗用户过多的资源和电量。这比你写的简单JavaScript判断要智能和贴心得多。
理解两者的区别很重要,这能帮助你正确使用它们。
Prefetch(预获取):核心是 “下载文档”。它只获取目标页面的HTML,不运行其中的任何代码。它的优点是资源消耗低、风险小。当你对用户下一步行为的预测不是特别有把握,或者需要为大量链接做提前准备时,Prefetch是首选。
Prerender(预渲染):核心是 “完整加载”。它几乎重现了一次真实的页面访问。它的优点是体验极致,点击后零等待。缺点是消耗更多计算资源和网络流量。因此,它最适合用在那些你非常有把握用户会点击的地方,比如:
“加入购物车”之后的“结算”按钮。
文章底部的“下一篇”链接。
用户登录后肯定会去的“个人主页”链接。
通过Speculation Rules API,我们只用几行简单的代码,就能极大地提升用户在网站上的浏览体验。它让页面切换变得无比顺滑,让网站感觉更快、更智能。
这项技术目前主要被基于Chromium内核的浏览器(如Chrome、Edge、新版Opera等)支持,已经覆盖了相当大比例的用户。如果你的网站用户主要使用这些浏览器,现在就是开始尝试的好时机。
你不妨也在自己的网站上试试这6行代码,亲身体验一下它带来的速度飞跃。
本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参考使用,不构成任何决策建议或专业指导。分享/转载时请标明原文来源,同时请勿将内容用于商业售卖、虚假宣传等非学习用途哦~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优势:性能收益:浏览器加载图片、decode、渲染都需要耗费资源,懒加载能节约性能消耗,缩短onload事件时间。节约带宽:这个不需要解释。
到此,实现图片懒加载主要有两种方法: 监听 scroll 事件,通过 getBoundingClientRect() 计算目标元素与视口的交叉状态;IntersectionObserver 接口。
什么叫懒加载?就是只有在访问的时候才会进行请求加载,这可以有效提升网站打开的速度,加上这行,就可以做到懒加载↓===括号里的路径改成组件的路径,然后就不需要在上面import了
在项目开发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个页面需要加载很多图片的情况。我们可以一次性加载全部的图片,但是考虑到用户有可能只浏览部分图片。所以我们需要对图片加载进行优化
在讲图片的惰性加载前,我们先来聊聊惰性加载。惰性加载又称为延迟加载、懒加载等,还有个好听的英文名字叫做 lazyload。需要注意的是,惰性加载并不只是图片的专利,Javascript 中函数也有惰性加载的概念
在小程序开发的过程中,小程序的体积会随着版本的迭代变的越来越大,这时候我们就希望能够将小程序分成多个包从服务器下载,这样既可以加快首屏的渲染也便于后续按需加载的实现
在autoload机制引入前,要引用其他文件中的函数和类需使用include/require把文件加载。随着SPL库中的autoload机制以及命名空间的完善,现代化PHP开发鲜少见到以include/require的方式加载类
在正常的加载过程中,js的加载都是同步的,也就是在加载过程中,浏览器会阻塞接下来的内容的加载。这时候我们就要用到动态加载,动态加载是异步的,如果我们在后边要用到这个动态加载的js文件里的东西
Future对象表示异步操作的结果,我们通常通过then()来处理返回的结果;async用于标明函数是一个异步函数,其返回值类型是Future对象;await用来等待耗时操作的返回结果,这个操作会阻塞到后面的代码
需求:根据页面滚动,当图片进入视野,就开始加载,否则不加载任何图片。页面加载完成时先调用一下,首屏内的图片。代码简单,却很通用,很实用。方便扩展
内容以共享、参考、研究为目的,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违规,请与小编联系!情况属实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