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是怎样运作的

时间: 2020-05-02标签: 运营

01前情提要

2018 年我加入了一个微信群,是 <馒头说> 的作者馒头大师创建的,群友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每周都会有两位群友进行话题分享,这周终于轮到我了。群里有很多体制内工作者,我就寻思得写点不一样的,大家没接触过的东西。刚好我的职场之路一直是在创业公司,而且自己横跨过多个岗位,所以就做了这个选题。

我于十八线农村出身,从 11 岁那年开始了长达 9 年的寄宿学校生涯。2014 年毕业后,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找到了一份写代码的工作,开启了自己的职场之路。

那时候,移动互联网刚刚爆发,走在路上下载个 app 就能领个小礼品,大环境一片欣欣向荣,直到 2017 年,才慢慢降温下来。

那时候的我,斗志昂扬,对未来充满了想象,从不会料到这是中国草根创业者最后的红利期。

如今 2020 年已过近半载,全球的经济环境本身增速减缓,再加上疫情的黑天鹅事件,很多职场人更是直接进入寒冬。在这 6 年的时间里,我写过 4 年代码,做过 2 年产品,自己搞过自媒体和社群运营(只不过没挣到钱),也学过一些流量思维和用户增长相关的内容。基本上各个职位都摸了一遍吧,对互联网创业公司的运作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就跟馒头群里的伙伴们分享分享这个吧。


02公司创办

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创办,需要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创始人想出一个绝妙的 idea ,在前些年互联网大红利周期,一个好的 idea 和一份漂亮的 ppt 就有很大概率可以拿到天使轮融资,从而正式成为一家创业公司。

拿到钱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组建核心团队。一个创始人,一个产品经理,外加一个程序员,就是一家创业公司的 MVP 版了。

办公场所倒不是最主要的,一些小公司为了节约成本甚至会直接在居民楼里进行办公。「公司」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实体,这只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一本放着各种证书、资料的文件夹而已。

团队、企业文化和产品,才是一家公司的核心资产。

在前期,人力成本也常常是公司开支里最贵的一项。


03商业模式

公司团队组建起来之后,下一件事,就是推出自己的产品,并反复迭代和验证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否正确,通俗来讲就是能否可以挣到钱。

当然了,如果是一家明星互联网创业公司,短期内不盈利也是可以的,因为在一个业务的野蛮发展时期,砸钱买用户抢占市场也是常有的事。这叫买预期,把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远的钱,提前花掉,只为了未来成为领域内的独角兽,垄断市场。

这就需要资本的介入,著名的 O2O 百团大战、快车大战、共享单车大战,目前的瑞幸咖啡优惠券、拼多多和聚划算的百亿补贴,都是走的这个融资烧钱抢市场、再融资烧钱抢市场,直到上市或被巨头收购或是倒闭的路子。

那么,如此重资本投入,就注定了只有少数公司可以玩得起,高风险,高收益。


04部门与协作

在我眼里,一个团队就是一家公司,而“公司”这个法律概念、办公场所、劳动合同,都只是保证团队可以更高效的工作,让产品受到法律保护而已。

当远程办公流行起来之后,公司的概念就更加模糊了。未来一定会有相当数量的人成为数字游民,远程办公或是自由职业。

做事的是人,而不是公司。

以后公司与人的关系将越来越弱,对于习惯了朝九晚五稳定工作的职场人来说,一定要产生危机感,优秀的门槛越来越高,这个社会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扯远了,我们说回部门与协作。以我前东家为例,拿到融资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找程序员做了个 APP ,很多创业公司链接客户的路径都是一个 APP ,当然也可能是微信公众号或者微信小程序。产品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触达自己的目标用户,并让用户可以方便的访问和使用我们的产品或服务。

那么 APP 是怎么做出来的呢?首先就是出需求,包括需求文档、原型图、流程图等等。这些内容,是指导开发工程师,也就是程序员们做出产品的前提,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建筑设计图。

当然了,IT 工程与建筑工程不可一概而语,一个顶级程序员写出的代码,价值会高于一万个平庸程序员的工作产出,这在体力劳动的行业是无法想象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古老的谚语,在今天这个时代,已经不再适用。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

那需求又是怎么出来的呢?这需要产品经理跟老板进行深入沟通,揣摩老板心思,进行市场调研、需求调研、竞品分析,再站在用户视角,根据现有团队的研发资源,出一版适合公司当前阶段的需求文档。不满足上下需求不行,太复杂了工期太长也不行。

在一些科技公司,有时候老板本人就是公司里最大的产品经理。

产品原型完成之后,设计师根据需求做出 UI 图和用户交互设计。然后把这些内容一同交给程序猿们,他们则会通过一行行代码,把这些想法和需求变成现实。

俗称,改变世界。

APP 只是用来触达用户的窗口产品,为了保证这个窗口稳定流畅且好用,通常在这后面会有一个庞大的技术团队来做支撑,服务端、客户端、数据库、算法、智能推荐、UI、UX 等等,都各自发挥着巨大作用,缺一不可。

产品做出来之后,怎么让目标用户知道,并且使用我们的产品呢?

这就该运营和用户增长团队上台表演了。地推,电话销售,短信群发,网站广告投放,SEM,积分墙,内容运营,网站 SEO 优化,信息流广告投放,新媒体运营,社群运营,社交裂变,等等等等,互联网世界浩瀚无边,能玩明白流量,才能算一个真正的互联网人。

流量就等于金钱。没有流量,就没有未来。

再牛逼的产品,没人用,也只能放着吃灰。

当用户开始使用我们的产品,前面所做的一切,才会变得有价值。

在网上找的一张图,一个产品的运转周期大概就是这意思。


05活下去

创业,不是做慈善,想让公司一直开下去,一切都要回归商业的本质,那就是产生交易,挣到钱。

至于怎么挣钱,就需要挖掘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展开说的话又是一篇长文,这里就不展开了。

很多创业公司活不过 3 年,主要原因就是产品赶出来,却挣不到钱。

从明确市场和商业模式,确定需求,到研发产品,推向市场。任何一步出现差池都可能搞死一家公司。

产品体验,技术实力,营销能力,三者任何一方掉链子,都无法做出一个成功的产品。

很多老板直到公司关门的那一天,都想不明白自己错到哪里。

前边我们说过要把产品推向市场获取流量,那么如果产品的用户体验不够好,则会让我们失去种子用户,获得差评。

技术人常犯的错误是短期内过于高估技术的作用,而老板们则常常低估技术长期积累的力量。

技术门槛是真门槛,人才需要养,系统需要写,这都是一砖一瓦垒起来的。

如果是服务型或者电商产品,那服务体验和售后体验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细节,决定成败。

各流程极致的用户体验,才能让产品真正的走向成功。

理论上,公司创始人必须是这家公司的第一产品经理。你自己都对自己的产品不上心,别人又怎么会上心呢?

像做产品一样去经营一家公司,像做产品一样去培养自己的团队,像做产品一样去打磨企业文化。

当团队、流程、产品进入一个增长正循环,你想把公司做死都难。


06写在最后

在互联网上进行创业,并不非得成立一家公司才可以。见过很多在细分领域淘金的个人和小团队,年利润上千万、上亿的都有,比很多百人以上的公司都挣钱。

如果你对现状不满,对未来没有目标。那么最好从现在开始想做点自己的小事业,可以做点小生意,也可以做内容,还可以做服务,总之行动起来就对了,你肯定能挖掘出自己的擅长点。

如果实在没有,那就开一个微信公众号,把你的专业内容总结成文章发表出来,先锻炼一下自己的写作能力,这将使你获益匪浅。

以前的社会财富分布可能是二八原则,即 20% 的富人掌握了社会上 80% 的财产。但是今天看来,这个比例可能会慢慢变成一九,甚至是 1% 和 99% 这样的贫富差距。

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让自己在后半生活得更加体面一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fly63前端网无关。其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内容来自投稿,以共享、参考、研究为目的。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违规,请与本站联系!情况属实将予以删除!

文章投稿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