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工作中常常需要监听某一个属性值的变化,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了监听属性watch,在这里我总结watch属性的三种场景使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场景如下:输入框输入你的年龄,如果年龄在0-15岁提示信息:你还是个小孩,如果年龄在 15-25岁,提示信息:你已经是个少年,如果年龄在25岁以上,提示信息:你已经长大了。根据需求配合监听属性我们得到下面的代码:
<template>
<div id="app">
年齡:<input type="number" v-model="age"><br>
提示信息:<span>{{infoMsg}}</span>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age: "",
infoMsg:""
}
},
watch:{
age:function(val,oldval){
if(val>0 && val<15){
this.infoMsg="你还是个小孩"
}else if(val>15 && val<25){
this.infoMsg="你已经是个少年"
}else{
this.infoMsg="你已经长大了"
}
}
}
}
</script>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的是:坚挺属性方法中的两个参数分别代表的含义:第一个val是当面正在监听的属性的值,oldval是属性改变之前的值,由于这是形参的原因,参数的名字可以自己定义,但是但是参数所代表的含义是不会变化的。
下面我们改变一下需求:基础规则不变,但是因为后台数据库的更改(画个圈圈咀咒他)我们需要提交一个这样的数据结构
data() {
return {
info: {
age: ""
},
infoMsg: ""
};
},
由于我们监听的是对象info中的属性age值的变化,所以我们需要使用到的是深度监听,具体代码如下:
<template>
<div id="app">
年齡:<input type="number" v-model="info.age"><br>
提示信息:<span>{{infoMsg}}</span>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info: {
age: ""
},
infoMsg: ""
};
},
watch: {
info: {
handler: function(val, oldval) {
var that = this;
if (val.age > 0 && val.age < 15) {
that.infoMsg = "你还是个小孩";
} else if (val.age > 15 && val.age < 25) {
that.infoMsg = "你已经是个少年";
} else {
that.infoMsg = "你已经长大了";
}
},
deep: true
}
}
};
</script>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有两点:1,这里的function不能使用箭头函数替代,如果使用箭头函数的话,this的指向会是全局。2,你会注意到这里多加入一个属性是deep,它的含义表示是否开启深度监听,如果开启值为true,反之为false。
针对第二个案例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我们监听的是一个对象里面某个属性的变化,但是如果当这个对象里面有很多个值的时候,虽然也可以使用第二种方法进行监听,但是这将会是对资源的一种极大的浪费,身为一个严谨的程序员(微笑脸),绝对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我们可以结合computed(计算属性)对上面的代码进行优化:
<template>
<div id="app">
年齡:<input type="number" v-model="info.age"><br>
提示信息:<span>{{infoMsg}}</span>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info: {
age: "",
name: "",
hobit: ""
},
infoMsg: ""
};
},
computed: {
ageval: function() {
return this.info.age;
}
},
watch: {
ageval: {
handler: function(val, oldval) {
var that = this;
if (val > 0 && val < 15) {
that.infoMsg = "你还是个小孩";
} else if (val > 15 && val < 25) {
that.infoMsg = "你已经是个少年";
} else {
that.infoMsg = "你已经长大了";
}
},
deep: true
}
}
};
</script>
通过上面的我们看出,这次我们监听的是计算属性ageval,而计算属性返回的则是info对象中age的值,与第二次的代码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两次代码中监听的一个是对象info,一个是info对象中age的值,性能大大增强,这就是我们期待的结果了。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hanqingtao/archive/2018/07/17/9326368.html
由于scoped看起来很美好,但是含有很多的坑,所以,不推荐不使用scoped属性,而通过在外层dom上添加唯一的class来区分不同组件。这种方法既实现了类似于scoped的效果,又方便修改各种第三方组件的样式,代码看起来也相对舒适
webpack是开发Vue单页应用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管理复杂的构建步骤,并且优化你的应用大小和性能, 使你的开发工作流更加简单。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解释使用webpack提升你的Vue应用的4种方式,包括:单文件组件、优化Vue构建过程、浏览器缓存管理、代码分离
从一个从未接触过除HTML+CSS+JavaScript+JQuery以外的前端技术的人到现在可以独立使用Vue.js以及各种附属的UI库来开发项目,我总结了一些知识和经验想与大家分享。
Vue.js 伦敦大会上,Vue.js 作者尤雨溪简要介绍了 Vue 下一个主要版本要发布的内容,不久前,尤雨溪在 medium 个人博客上发布了 Vue 3.0 的开发路线,我们不妨看看 Vue 3.0 将会有怎样的发展。
使用Vue-cli脚手架开发单页应用时出现页面空白的情况:1.npm run build打包页面空白,2. iOS的Safari下无法打开网页,3.升级vue2+部分手机访问出现页面空白,4.升级vue2+IP访问页面空白,5.Vue在IE下显示空白问题,6.Vue只在iOS 10出现白屏问题
混入是一种分发Vue组件中可复用功能非常灵活的方式。混入对象可以包含任意组件选项。当组件使用混入对象时,所有混入对象的选项将被混入该组件本身的选项。当组件和混入对象含有同名选项时,这些选项将以恰当的方式混合。
在使用vue构建一些大型项目的时候,会发现许多组件会共用到一些函数或常量,我们需要把它提取出来,每次需要的时候调用一次就可以了,避免每个组件都重新写再一篇的麻烦。
Vue.js是一套构建用户界面的渐进式的前端框架。 vueJS与后台交互数据的方法我所了解的有以下几种
使用vue 这么长时间,对vue 对源码了解还是不多,作为一个不甘平庸的前端小白,决定奋起,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vue 的render 函数;打开源码,我发现render 函数返回一个VNode; 可是我们并未在模版中写render 呀,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
当使用路由参数时,例如从 /user/foo 导航到 /user/bar,原来的组件实例会被复用。因为两个路由都渲染同个组件,比起销毁再创建,复用则显得更加高效。不过,这也意味着组件的生命周期钩子不会再被调用
内容以共享、参考、研究为目的,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违规,请与小编联系!情况属实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