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个简单的vue-router来剖析原理

更新日期: 2020-01-10阅读: 2.5k标签: 原理

理解

随着前端业务的发展, 我们一般在写一个较为大型的vue项目时候,会使用到vue-router,来根据指定的url或者hash来进行内容的分发,可以达到不像服务端发送请求,就完成页面内容的切换,能够减少像服务器发送的请求,让用户进行页面跳转时候能够更快,体验更好


疑问

在初学vue-router的时候,一般人都会有一个印象,router-link以及router-view都是vue原生自带的标签。但是这个印象是错误的,vue-router本质上是一个vue的插件,通过Vue.use(VueRouter)来使用这个插件。router-link以及router-view也是这个插件实现的自定义标签。

本文以开发插件的模式,撸一个vue-router插件以加深对其原理的了解


url变化流程图解


也就是说,要实现一个简单的vue-router,需要完成以下需求


具体操作

创建vue项目

vue create my-vue-router

由于只着重于vue-router的内容,所以先使用原本的vue-router这样只替换vue-router源码文件即可

增加vue-router

vue add router

然后项目目录就变成了

    my-vue-router
      |- node_modules
      |- public
      |- src
          |- assets
          |- components
              |- HellowWorld.vue
          |- router
              |- index.js
          |- views
              |- About.vue
              |- Home.vue
          |- App.vue
          |- main.js
      |- .gitinore
      |- babel.config.js
      |- package.json
      |- README.md
      |- yarn.lock

在目录中,新建一个myRouter.js的文件,来放置我们的源码

新建自己的myRouter文件

my-vue-router
      |- node_modules
      |- public
      |- src
          |- assets
          |- components
              |- HellowWorld.vue
          |- router
              |- index.js
+             |- myRouter.js            
          |- views
              |- About.vue
              |- Home.vue
          |- App.vue
          |- main.js
      |- .gitinore
      |- babel.config.js
      |- package.json
      |- README.md
      |- yarn.lock

切换引入文件为自己写的myRouter.js

此时,@/src/router/index.js中的内容里,我们将导入的vue-router替换为我们的myRouter.js

  import Vue from 'vue'
- import VueRouter from 'vue-router'
+ import VueRouter from './myRouter'
  import Home from '../views/Home.vue'

  Vue.use(VueRouter)

  const routes = [
    {
      path: '/',
      name: 'Home',
      component: Home
    },
    {
      path: '/about',
      name: 'About',
      // route level code-splitting
      // this generates a separate chunk (about.[hash].js) for this route
      // which is lazy-loaded when the route is visited.
      component: () => import(/* webpackChunkName: "about" */ '../views/About.vue')
    }
  ]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mode: 'history',
    base: process.env.BASE_URL,
    routes
  })

  export default router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代码执行的流程为 引入myRouter.js->配置routes对象->new VueRouter->export default 导出

此处用到了 Vue.use()这个api

Vue.use()

vue中的插件,一个核心的api就是vue.use() > 安装 Vue.js 插件。如果插件是一个对象,必须提供 install 方法。如果插件是一个函数,它会被作为install 方法。install 方法调用时,会将 Vue 作为参数传入。 该方法需要在调用 new Vue() 之前被调用。 当 install 方法被同一个插件多次调用,插件将只会被安装一次。

也就是说,我们在自己造的myRouter里得实现这个install方法


需求

  1. 提供一个构造类,能够使用new VueRouter来生成实例
  2. 实现install方法
  3. 监听url变化,并双向绑定current方法
  4. 注册自定义组件router-link与router-view
  5. 实现用户配置的路由数组到map的转换,方便快速的查询到路由匹配的对象


实现

let Vue;//由于使用者肯定是使用vue.use引入的这个插件,所以代码里就不引入vue.js了,防止重复打包
// 需求1 声明一个拥有constructor构造器的class
class VueRouter{
    constructor(options={}){// 构造函数
        this.$options=options;// 保存配置项
        this.app = { // 声明一个拥有current的变量,已完成路由的双向绑定
            current:"/"
        }
        Vue.util.definereactive(this.app,'current',this.app.current);//vue的拦截方法,会该值增加get拦截以收集依赖,set拦截以触发双向绑定
        this.routerMap={}; // 创建key-value模式的routerMap,便于使用key能够快速的找到即将render(渲染)的组件
        this.init(options); // 执行init方法,以完成需求3,4,5
    }
    init(options={}){
        this.bindBrowserEvents()// 绑定浏览器事件
        this.initComponent()//注册router-view及router-link组件
        this.createRouterMap(options.routes)//创建key-value模式的routerMap
    }
    createRouterMap(arr=[]){ // 创建routerMap
        arr.forEach(item => {
            this.routerMap[item.path]=item
        });
        //  处理完后routerMap格式如下
        //  this.routerMap = {
        //    '/':{
        //      path: '/',
        //      name: 'Home',
        //      component: Home
        //    },
        //    '/about':{
        //      path: '/about',
        //      name: 'About',
        //      component: () => import(/* webpackChunkName: "about" */ '../views/About.vue')
        //    }
        //  }
    }
    bindBrowserEvents(){ // hash模式监听 hashchange 方法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this.onHashChange.bind(this))
        window.addEventListener('hashchange',this.onHashChange.bind(this))
    }
    initComponent(){ // 注册自定义组件RouterLink及RouterView
        Vue.component('RouterLink',{
            props: {
                to: String
            },
            render(h) {
                return h('a',{
                    attrs:{
                        href:'#'+this.to
                    }
                },this.$slots.default)
            },
        })
        Vue.component('RouterView',{
            render:(h)=>{
                const component = this.routerMap[this.app.current].component
                return h(component)
            },
        })
    }
    onHashChange(){ // hash变化时,改变 this.app.current 
        window.location.hash = window.location.hash || '/'; // 如果hash没有值,则默认给补一个/#/
        if(this.routerMap[window.location.hash.slice(1)]){ // this.app.current = hash值
            this.app.current = window.location.hash.slice(1);
        }else{
            this.app.current = '/';
        }

        // 此处执行完后,则由于双向绑定,会触发routerView进行重新渲染
    }
}

// 需求2 实现install方法
VueRouter.install = function(_Vue){
  Vue = _Vue; // 因为一定会先走install,所以将这个传入的Vue实例,保存到变量Vue中
}

注释都写在代码里啦,可以执行简单的路由双向绑定功能,有哪里有疑问可以提出~互相学习~

觉得好的话,可以给我的 github点个star哦


链接: https://www.fly63.com/article/detial/8137

CSS定位之BFC背后的神奇原理

BFC已经是一个耳听熟闻的词语了,网上有许多关于 BFC 的文章,介绍了如何触发 BFC 以及 BFC 的一些用处(如清浮动,防止 margin 重叠等)。BFC直译为\"块级格式化上下文\"。它是一个独立的渲染区域,只有Block-level box参与

天天都在使用CSS,那么CSS的原理是什么呢?

作为前端,我们每天都在与CSS打交道,那么CSS的原理是什么呢?开篇,我们还是不厌其烦的回顾一下浏览器的渲染过程,学会使用永远都是最基本的标准,但是懂得原理,你才能触类旁通,超越自我。

JavaScript 中的函数式编程原理

做了一些研究,我发现了函数式编程概念,如不变性和纯函数。 这些概念使你能够构建无副作用的功能,而函数式编程的一些优点,也使得系统变得更加容易维护。我将通过 JavaScript 中的大量代码示例向您详细介绍函数式编程和一些重要概念。

Angular ZoneJS 原理

如果你阅读过关于Angular 2变化检测的资料,那么你很可能听说过zone。Zone是一个从Dart中引入的特性并被Angular 2内部用来判断是否应该触发变化检测

Vue.js响应式原理

updateComponent在更新渲染组件时,会访问1或多个数据模版插值,当访问数据时,将通过getter拦截器把componentUpdateWatcher作为订阅者添加到多个依赖中,每当其中一个数据有更新,将执行setter函数

new运算符的原理

一个继承自 Foo.prototype 的新对象被创建;使用指定的参数调用构造函数 Foo,并将 this 绑定到新创建的对象。new Foo 等同于 new Foo(),也就是没有指定参数时,Foo 不带任何参数调用的情况

彻底弄懂HTTP缓存机制及原理

Http 缓存机制作为 web 性能优化的重要手段,对于从事 Web 开发的同学们来说,应该是知识体系库中的一个基础环节,同时对于有志成为前端架构师的同学来说是必备的知识技能。

https的基本原理

HTTPS = HTTP + TLS/SSL,简单理解 HTTPS 其实就是在 HTTP 上面加多了一层安全层。HTTP 可以是 Http2.0 也可以是 Http1.1,不过现在 Http2.0 是强制要求使用 Https 的。使用非对称密钥(即公钥私钥))和对称密钥)(即共享密钥)相结合

Node中的Cookie和Session

HTTP是无状态协议。例:打开一个域名的首页,进而打开该域名的其他页面,服务器无法识别访问者。即同一浏览器访问同一网站,每次访问都没有任何关系。Cookie的原理是

理解Promise原理

Promise 必须为以下三种状态之一:等待态(Pending)、执行态(Fulfilled)和拒绝态(Rejected)。一旦Promise 被 resolve 或 reject,不能再迁移至其他任何状态(即状态 immutable)。

点击更多...

内容以共享、参考、研究为目的,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违规,请与小编联系!情况属实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