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pack常用配置

更新日期: 2019-10-16阅读: 1.7k标签: 配置

简介

看《深入浅出webpack》总结一下常用的webpack的属性的含义并加了一些自己的链接,写在一个文件下更能有全局感受,更能理解各个属性中间的关系,重点要关注entry,output,resolve,module, plugins几部分


配置示例

这并不是一个拿来可用的配置,主要是为了更好理解常用的一些webpack属性的作用,所以每一行都有注释,放到一起,更能看到每一个属性在其中的作用

module.exports = {
    // __dirname值为所在文件的目录,context默认为执行webpack命令所在的目录
    context: path.resolve(__dirname, 'app'),
    // 必填项,编译入口,webpack启动会从配置文件开始解析,如下三种(还有一种动态加载entry的方式就是给entry传入一个函数,这个在项目比较大,页面很多的情况下可以优化编译时间)
    entry: './app/entry', // 只有一个入口,入口只有一个文件
    entry: ['./app/entry1', './app/entry2'], // 只有一个入口,入口有两个文件
       // 两个入口
    entry: {
        entry1: './app/entry1',
        entry2: './app/entry2'
    },
    // 输出文件配置
    output: {
        // 输出文件存放的目录,必须是string类型的绝对路径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 输出文件的名称
        filename: 'bundle.js',
        filename: '[name].js', // 配置了多个入口entry是[name]的值会被入口的key值替换,此处输出文件会输出的文件名为entry1.js和entry2.js
        filename: [chunkhash].js, // 根据chunk的内容的Hash值生成文件的名称,其他只还有id,hash,hash和chunkhash后面可以使用:number来取值,默认为20位,比如[name]@[chunkhash:12].js,
        // 文件发布到线上的资源的URL前缀,一般用于描述js和css位置,举个例子,打包项目时会导出一些html,那么html里边注入的script和link的地址就是通过这里配置的
        publicPath: "https://cdn.example.com/assets/", // CDN(总是 HTTPS 协议)
        publicPath: "//cdn.example.com/assets/", // CDN (协议相同)
        publicPath: "/assets/", // 相对于服务(server-relative)
        publicPath: "assets/", // 相对于 HTML 页面
        publicPath: "../assets/", // 相对于 HTML 页面
        publicPath: "", // 相对于 HTML 页面(目录相同)
        // 当需要构建的项目可以被其他模块导入使用,会用到libraryTarget和library
        library: 'xxx', // 配置导出库的名称,但是和libraryTarget有关,如果是commonjs2默认导出这个名字就没啥用
        // 从webpack3.1.0开始,可以为每个target起不同的名称
        library: {
            root: "MyLibrary",
            amd: "my-library",
            commonjs: "my-common-library"
        },
        libraryTarget: 'umd', // 导出库的类型,枚举值: umd、commonjs2、commonjs,amd、this、var(默认)、assign、window、global、jsonp(区别查看补充2)
        // 需要单独导出的子模块,这样可以直接在引用的时候使用子模块,默认的时候是_entry_return_
        libraryExport: 'default', // __entry_return_.default
        libraryExport: 'MyModule', // __entry_return_.MyModule
        libraryExport: ['MyModule', 'MySubModule '], // 使用数组代表到指定模块的取值路径 __entry_return_.MyModule.MySubModule
        // 配置无入口的chunk在输出时的文件名称,但仅用于在运行过程中生成的Chunk在输出时的文件名称,这个应该一般和插件的导出有关,支持和filename一样的内置变量
        chunkFilename: '[id].js',
        // 是否包含文件依赖相关的注释信息,不懂?请看补充3,在mode为development的是默认为true
        pathinfo: true,
        // JSONP异步加载chunk,或者拼接多个初始chunk(CommonsChunkPlugin,AggressiveSplittingPlugin)
        jsonpFunction: 'myWebpackJsonp',
        // 此选项会向应盘写入一个输出文件,只在devtool启动了sourceMap选项时采用,默认为`[file].map`,除了和filename一样外还可以使用[file]
        sourceMapFilename: '[file].map',
        // 浏览器开发者工具里显示的源码模块名称,此选项仅在 「devtool 使用了需要模块名称的选项」时使用,使用source-map调试,关联模块鼠标移动到上面的时候显示的地址(截不到图啊,醉了),默认这个值是有的,一般不需要关心
        devtoolModuleFilenameTemplate: 'testtest://[resource-path]'
    },
    // 配置模块相关
    module: {
        rules: [ // 配置loaders
            {
                test: /\.jsx?$/, // 匹配规则,匹配文件使用,一般使用正则表达值
                include: [path.resolve(__dirname, 'app')], // 只会命中这个目录文件
                exclude: [path.resolve(__diranme, 'app/demo-files')], // 命中的时候排除的目录
                use: [ // 使用的loader,每一项为一个loader,从该数组的最后一个往前执行
                    'style-loader', // loader的名称,这样则是使用默认配置,可以在后面加!配置属性,也可以用下面方式
                    {
                        loader: 'css-loader', // loader的名称
                        options: {} // loader接受的参数
                    }
                ],
                noParse: [ // 不用解析和处理的模块 RegExp | [RegExp] | function(从 webpack 3.0.0 开始)
                    /jquery|lodash/
                ]
            }
        ]
    },
    // 配置插件,关于和loader区别见补充4
    plugins: [
      // 压缩js的plugin
      new webpack.optimize.UglifyJsPlugin({
        compress: {
          warnings: false,
          drop_console: false,
        }
      }),
    ],
    // 解析文件引用的模块的配置
    resolve: {
        // 模块的根目录,默认从node_modules开始找
        modules: [
            'node_modules',
            'browser_modules'
        ],
        // 模块的后缀名,我们引入模块有时候不写扩展名,自动补充扩展名的顺序如下
        extensions: ['.js', '.json', '.jsx', '.css'],
        // 模块解析时候的别名
        alias: {
            // 那么导入模块时则可以写import myComponent from '$component/myComponent';
            $component: './src/component',
            // 末尾加$精确匹配
            xyz$: path.resolve(__dirname, 'path/to/file.js')
        },
        // 此选项决定优先使用package.json配置哪份导出文件,详见补充5
        mainFields: ['jsnext:main', 'browser', 'main'],
        // 是否强制导入语句写明后缀
        enforceExtension: false,
        // 是否将符号链接(symlink)解析到它们的符号链接位置(symlink location)
        symlinks: true,
    },
    // 选择一种 source map 格式来增强调试过程。不同的值会明显影响到构建(build)和重新构建(rebuild)的速度。
    devtool: 'source-map',
    // 配置输出代码的运行环境,可以为async-node,electron-main,electron-renderer,node,node-webkit,web(默认),webworker
    target: 'web',
    externals: { // 使用来自于js运行环境提供的全局变量
        jquery: 'jQuery'
    },
    // 控制台输出日志控制
    stats: {
        assets: true, // 添加资源信息
        colors: true, // 控制台日志信息是否有颜色
        errors: true, // 添加错误信息
        errorDetails: true, // 添加错误的详细信息(就像解析日志一样)
        hash: true, // 添加 compilation 的哈希值
    },
    devServer: { // 本地开发服务相关配置
        proxy: { // 代理到后端服务接口
            '/api': 'http://localhost:3000'
        },
        contentBase: path.join(__dirname, 'public'), // 配置devserver http服务器文件的根目录
        compress: true, // 是否开启gzip压缩
        hot: true, // 是否开启模块热交换功能
        https: false, // 是否开启https模式
        historyApiFallback: true, // 是否开发HTML5 History API网页,不太理解TODO
    },
    profile: true, // 是否捕捉webpack构建的性能信息,用于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构建性能不佳
    cache: false, // 缓存生成的 webpack 模块和 chunk,来改善构建速度。缓存默认在观察模式(watch mode)启用。
    cache: {
        // 如果传递一个对象,webpack 将使用这个对象进行缓存。保持对此对象的引用,将可以在 compiler 调用之间共享同一缓存:
        cache: SharedCache  // let SharedCache = {}
    },
    watch: true, // 是否启用监听模式
    watchOptions: { // 监听模式选项
        ignored: /node_modules/, // 不监听的文件或文件夹,支持正则匹配,默认为空
        aggregateTimeout: 300, 监听到变化后,300ms再执行动作,节流,防止文件更新频率太快导致重新编译频率太快
        poll: 1000 // 检测文件是否变化,间隔时间
    },
    // 输出文件的性能检查配置
    perfomance: {
        hints: 'warning', // 有性能问题时输出警告
        hints: 'error', // 有性能问题时输出错误
        hints: false, // 关闭性能检查
        maxAssetSize: 200000, // 最大文件大小,单位bytes
        maxEntrypointSize: 400000, // 最大入口文件的大小,单位bytes
        // 此属性允许 webpack 控制用于计算性能提示的文件。
        assetFilter: function(assetFilename) {
            return assetFilename.endsWith('.css') || assetFilename.endsWith('.js');
        }
    }
}


补充

补充1.chunkname是什么

就是打包后代码块的名字

补充2.补充不同的库导出方式的区别

var

var MyLibrary = _entry_return_;
// 在一个单独的 script……
MyLibrary.doSomething();
assign 暴露到全局变量中,不要用
this 分配给this,感觉会放在全局的this上,官网说取决于你

window 将模块放在window上

window["MyLibrary"] = _entry_return_;

window.MyLibrary.doSomething();
global 调动方式使用global['myLibrary']
commonjs

commonjs2
说一下这两种区别,其实这说到了exports和module.exports的区别,exports是module.exports的一个引用

    module.exports = {};
    exports = module.exports;
    exports['aaaa'] = 1; // 这样是可以的,在module.exports上加了一个属性
    exports = 2; // 会导致exports脱离了对module.exports的引用
    modules.exports = 2 // 这样 exports的至最后就是2

那么其实commonjs的规定就是使用exports进行导出,而我们经常使用module.exports导出,webpack此处的方式其实就是选择到底是用exports导出还是module.exports导出,区别在于
如果选择commonjs

    // webpack输出为
    exports['LibraryName'] = _entry_return_;
    // 使用库的方法为
    require('library-name-in-npm')['LibraryName'].doSomething();
    // 原因其实就是这么导出最后其实是 
    // modules.exports = { [LibraryName]: _entry_return_ }

如果选择commonjs2

    // webpack输出为
    module.exports = _entry_return_;
    // 使用库的方法为
    require('library-name-in-npm').doSomething();

amd

// webpack输出
define("MyLibrary", [], function() {
    return _entry_return_; // 此模块返回值,是入口 chunk 返回的值
});
// 使用
require(['MyLibrary'], function(MyLibrary) {
    // 使用 library 做一些事……
});

umd 将你的模块暴露为所有模块定义下都可运行的方式

(function webpackUniversalModuleDefinition(root, factory) {
  if(typeof exports === 'object' && typeof module === 'object')
      module.exports = factory();
  else if(typeof define === 'function' && define.amd)
      define([], factory);
  else if(typeof exports === 'object')
      exports["MyLibrary"] = factory();
  else
      root["MyLibrary"] = factory();
  })(typeof self !== 'undefined' ? self : this, function() {
      return _entry_return_; // 此模块返回值,是入口 chunk 返回的值
  });

jsonp 你的 library 的依赖将由 externals 配置定义。

MyLibrary(_entry_return_);

补充3.pathinfo到底是哪些玩意


补充4.plugins和loader什么区别?

我的理解是

loader使用来识别出特定文件,并转换文件内容,方便webpack使用,比如css文件要解析,需要将其转换成js代码放到js中,才能被后续处理(当然可以省略),然后加入最后输出的js当中
plugin是帮助webpack做一些额外的工作,补充一些webpack本身没有实现的功能,有种打补丁的意思,更专注于打包、编译、输出js文件等操作以及在某些阶段要额外做的一些操作,比如html插件将其链接地址插入html

补充5. 关于mainFields的解释

有一些第三方模块会针对不同的环境提供几份代码,例如分别提供了ES5和ES6两份代码,在package.json中代码如下:

{
    "jsnext:main": "es/index.js", // 采用es6的入口文件
    "main": "lib/index.js", // 采用es5语法的代码入口文件
}

那么webpack会根据mainFields数组里的顺序,逐步找到文件


链接: https://www.fly63.com/article/detial/6462

vue配置文件不打包

在开发中碰到一个问题,如果公共配置写在src里面会被打包,无法做到可读性可以随时更改配置,所以只能写在static文件夹下,那么就实现一个公共配置文件吧。

Vue路由的配置

vue路由是可以通过组件的形式把所有的组件组装成为一个应用程序,当我们需要的时候,将这个组件映射到路由,然后告诉Vue 我们在哪里渲染它们。路由是我们浏览器的一个地址。

TypeScript 用 Webpack/ts-node 运行的配置记录

Node 里面去跑,具体场景一些路由配置, 比较大的一块 JSON 数据定义在 TypeScript 里,我另外有增加脚本, 基于这些 JSON 数据用来生成切换路由的函数,这就需要运行 TypeScript 了, 而且可能包含一些额外的业务代码。

webpack--babel之配置文件.babelrc

ES6是2015年发布的下一代javascript语言标准,它引入了新的语法和API,使我们编写js代码更加得心应手,比如class,let,for...of promise等等这样的,但是可惜的是这些js新特性只被最新版本的浏览器支持

不能不知道的webpack基本配置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我们前端还只是页面切图仔的年代,我们开发一个html页面,通常会遇到这些情况:需要引入十几个css和js文件,而且因为他们彼此间有着依赖关系,所以引入的顺序还不能乱。传统的html+css+js开发方式不能不能很好地运用less/scss等css预处理器以及ES6+的高级语法。

内容以共享、参考、研究为目的,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违规,请与小编联系!情况属实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