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可以使用任何css属性,包括字体、颜色、背景等等、链接有四个状态,可在四个状态时设置不同的属性
a:link - 正常,未访问过的链接
a:visited - 用户已访问过的链接
a:hover - 当用户鼠标放在链接上时
a:active - 链接被点击的那一刻
当为链接的不同状态设置样式时,需要遵循a:hover 必须位于a:link 和a:visited之后,a:active 必须位于 a:hover 之后
例如编辑一个如下的html文件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菜鸟教程(runoob.com)</title>
<style>
a:link {color:red;} /* 未访问链接*/
a:visited {color:green;background-color:gray} /* 已访问链接 */
a:hover {color:pink;font-size:20px} /* 鼠标移动到链接上 */
a:active {color:yellow;} /* 鼠标点击时 */
</style>
</head>
<body>
<p><b><a href="http://www.baidu.com" target="_blank">这是一个链接</a></b></p>
<p><b>注意:</b> a:hover 必须在 a:link 和 a:visited 之后,需要严格按顺序才能看到效果。</p>
<p><b>注意:</b> a:active 必须在 a:hover 之后。</p>
</body>
</html>
初次点开时显示如下,将鼠标放在链接上显示粉色,并且字体变大;点击时显示黄色;点击之后显示绿色,并且背景为灰色
通常我们在设置链接的一些伪类(link,visited,hover,active)样式时,要让不同的状态显示正确的样式,我们需要按一定的顺序设置这些伪类的样式。这里我就按CSS2规范中推荐的顺序进行介绍,即 link-visited-hover-active
同一个标签,根据其不同的种状态,有不同的样式。这就叫做“伪类”。伪类用冒号来表示。CSS 伪类用于向某些选择器添加特殊的效果。
在CSS超链接的属性中,有四个连接方式:a:link a:hover a:visited a:acticve,之前在使用的时候一直是按照自认为的顺序中去写的,就是 L H V A的排序方式,然而有些时候却发现并不起作用了
总所周知,Css如何实现元素垂直居中?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这个问题目前已经有了许多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也都有各自适用的场景以及优缺点,大致如下:
伪类经常与伪元素混淆,伪元素的效果类似于通过添加一个实际的元素才能达到,而伪类的效果类似于通过添加一个实际的类来达到。实际上css3为了区分两者,已经明确规定了伪类用一个冒号来表示,而伪元素则用两个冒号来表示。本文将详细介绍伪类的详细知识
CSS伪类是用来添加一些选择器的特殊效果。使用了css3的伪类,即相当于是在一个div中写入文字,然后在它前后各加了一个div,然后进行位置及宽高的调节。代码中只写一个div,然后在css样式中,对该div设置flex布局
由于该技术的规格不稳定,请查看各种浏览器的兼容性表格以供使用。另外请注意,随着规范的变化,实验技术的语法和行为在未来版本的浏览器中可能会发生变化。
有时候我们需要用CSS选择非第一个子元素,例如下面这样的HTML,希望让两个span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但又不希望简单的给每个span设置margin-right(会导致最后一个span也有margin-right,可能影响之后元素的排版)。
CSS 伪类用于向某些选择器添加特殊的效果,而CSS引入伪类和伪元素的概念是为了实现基于文档树之外的信息的格式化。这里讲总结关于css伪类和伪元素的相关使用
伪类和伪元素,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字,但确实又有很多人搞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以致于混淆概念。而当概念都混淆的时候,也往往意味着你不会经常使用它,怕出错,怕用不好
内容以共享、参考、研究为目的,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违规,请与小编联系!情况属实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