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import App from './App.vue'
new Vue({
render: h => h(App),//2.0渲染App组件,等同于1.0写法:template: '<App/>',components: { App },
router,
}).$mount('#app') //等同el: '#app',
render函数是渲染一个视图,然后提供给el挂载,如果没有render那页面什么都不会出来
1.首先需要了解这是 es 6 的语法,表示 Vue 实例选项对象的 render 方法作为一个函数,接受传入的参数 h 函数,返回 h(App) 的函数调用结果。
2.其次,Vue 在创建 Vue 实例时,通过调用 render 方法来渲染实例的 DOM 树。
3.最后,Vue 在调用 render 方法时,会传入一个 createElement 函数作为参数,也就是这里的 h 的实参是 createElement 函数,然后 createElement 会以 APP 为参数进行调用,关于 createElement 函数的参数说明参见:Element-Arguments
结合一下官方文档的代码便可以很清晰的了解Vue2.0 render:h => h(App)的渲染过程。
render: function (createElement) {
return createElement(
'h' + this.level, // tag name 标签名称
this.$slots.default // 子组件中的阵列
)
}
深入理解Vue.js响应式原理。Vue教程有关的视频都讲到,我习惯响应式开发,在更早的Angular1时代,我们叫它:数据绑定(Data Binding)。你只需要在Vue实例的 data() 块中定义一些数据,并绑定到HTML
vue中的watch是一个对象,所以一定要当成对象来用,它有键-值组成,其中键就是你要监控的那个数据。这篇文章介绍:vue如何实现首次不触发watch,vue如何实现数据的深度监听?
本文面向对象是有一定Vue.js编程经验的开发者。如果有人需要Vue.js入门系列的文章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有空就给你们写。对大部分人来说,掌握Vue.js基本的几个API后就已经能够正常地开发前端网站
在vue组件中,为了使样式私有化(模块化),不对全局造成污染,可以在style标签上添加scoped属性以表示它的只属于当下的模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但是为什么要慎用呢?因为scoped往往会造成我们在修改公共组件(三方库或者项目定制的组件)的样式困难,需要增加额外的工作量
使用vue 这么长时间,对vue 对源码了解还是不多,作为一个不甘平庸的前端小白,决定奋起,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vue 的render 函数;打开源码,我发现render 函数返回一个VNode; 可是我们并未在模版中写render 呀,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钩子函数的参数 (即 el、binding、vnode 和 oldVnode)。但有一些是没有相对应的指令进行操作。在这里以progress(h5的新标签进度条)为例,向大家介绍Vue的一个用于指令扩展的方法:directive(自定义指令)。
:href前面要加“:”或者v-bind: 字符串要用单引号“ \\\'\\\' ”包住 加上了冒号是为了动态绑定数据,等号后面可以写变量。 如果不使用冒号,等号后面就可以写字符串等原始类型数据。这是就无法进行动态绑定数据了
Vue的创建者Evan You向我们展示了Vue 3.0 —— 这是不断上升的Javascript框架的最新版本。这些优化使Vue更高效,更模块化且更易于使用。我将讨论这些变化以及我认为的他们将在Vue 3.0发布后对现有开发产生的影响。
总所周知,ul里面嵌套li的写法是html语法的固定写法(还有如table,select等)。my-component是我们自己写的组件,但是html在渲染dom的时候,my-component对ul来说并不是有效的dom,甚至会报错。
.sync 修饰符算是 Vue 的所有修饰符中较难理解的一个,本篇文章就带你走近 .sync 的世界,深入理解后会发现,其实也就那么回事。修饰符和指令息息相关,下面从 指令 -> 修饰符 -> .sync 修饰符 由浅入深地来讲解 .sync 的含义及用法。
内容以共享、参考、研究为目的,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违规,请与小编联系!情况属实本人将予以删除!